文章

沈北新区的新型工业化探索

发稿时间:2012-07-03 00:00:00

        沈北新区是2006年3月沈阳市将原沈阳市新城子区与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合署组建的,具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2011 年4月,成为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

  一年多来,沈北新区围绕《沈北新区建设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实施方案》,在现代新兴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现代金融体制创新、土地制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全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 “蒲河体制”到“沈北体制”

  沈北新区改革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蒲河体制”阶段。蒲河新城由原辉山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及三个乡镇组成,为沈北新区的南部城区部分。在蒲河新城的起步时期,政府行政管理通过引入开发区体制,实行以“公开选拔、档案封存、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奖优罚劣”为核心的用人分配机制,打破“铁饭碗”“大锅饭”“铁交椅”,有效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和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激发了干部活力。与此同时,蒲河新城配套实施了专业化招商、“一站式”审批、保姆式服务等一系列创新体制机制,使蒲河新城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沈北新区这一阶段的改革探索,为后来的“沈北体制”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二是“沈北体制”阶段。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沈北新区积极推进“蒲河体制”向“沈北体制”转变,重点推进八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1、建立统分结合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新区(沈北新区)、新城(蒲河新城)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重大事项通过区委、新城党工委联席会议决策,加强对全区工作的统一领导;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特点,经济、招商、城建等职能向新城集中,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新区集中,使开发区的效率优势和行政区的公共服务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

  2、建立大部门体制。打破机构对口设置模式,先后对新区(蒲河新区)、新城(蒲河新城)的13个职能相同相近部门进行合署合并,尝试将行政机构按新体制进行管理,实现机构精简、运行高效。

  3、建立功能区体制。调整新区发展布局,在原有南部辉山、道义、虎石台三个经济区基础上,根据各个区域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不同,新组建两个产业园区和四个经济区。其中:在蒲河新城组建沈阳手机产业园、蒲河生态智慧岛,分别专攻手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新区北部组建沈北新城、清水新城、兴隆新城和七星旅游经济区,加快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各功能区平均管辖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享有一定经济管理权限,依托各自优势特色加快发展。通过建立九个功能区,推动新区实现多点支撑的“裂变式”发展。

  4、整合经济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功能。将经济区与街道办事处进行全面融合,实行区、街合一;同时,将新区13个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全部剥离,转交给经济区,街道办事处专注于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

  5、全面放大蒲河新城干部人事管理机制。将新区行政机关、各个功能区和各个街道全部实行蒲河新城体制,对进入蒲河新城工作、具有行政机关身份的机关干部全面实行蒲河新城干部人事管理机制,实行档案封存、全员竞聘、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奖优罚劣,在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进一步激发干部活力。每年通过绩效考核决定干部职位升降、收入多少、人员去留,实行部门分类大排榜、人员分类大排名,排名前15%的提职、提薪,排名后10%的降职、降薪直至辞退,打开了干部“出口”。几年来共有513人提职提薪、285人降职降薪、47人被辞退,仅2011年就有117人提职提薪、60人降职降薪、2人被辞退。2010年李源潮视察新区时指出:“干部能上不能下,是公认的一大难题。沈北新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办法,解决了这道难题”。

  沈北新区还实行公务员与政府雇员相结合的人事管理机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的人才引进机制,选人范围不拘于机关,不限定身份和区域,重点选拔有事业心,有才能有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几年来,新区共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各类优秀人才4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33人,高级职称105人,工程师180人,海外留学人员81人,这些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

  6、建立以考绩为主、干部绩效收入与地区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在蒲河新城和各个功能区试行以考绩为主、岗位绩效和年度绩效相结合的绩效工资制,实行按劳取酬、按绩分配,干部职工收入除与本人绩效挂钩外,还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全面挂钩。

  7、创新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沈北新区本着“服务农民,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注重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新区先后出台了《沈北新区房屋征收安置补偿办法》、《沈北新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等多个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性文件。

  8、制定支持北部地区发展的倾斜政策。针对沈北新区农村地区比重大、发展慢的情况,制订出台加快北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倾斜政策,缩小南北差距。2011年,新区北部各街道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50%,财政收入平均增速超过60%。沈北新区全域统筹协调发展之势加速形成。

  持续的改革创新使沈北新区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近年来,沈北新区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改革要求,大力发展手机制造、光电通讯、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2010年,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54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光电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64亿元,产业规模急剧壮大;手机产业年产近1000万部,成为辽宁省通信产业基地。到目前,沈北已累计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00多个,总投资额愈2000亿元,东北总部基地、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海尔工业园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企业相继进驻新区,为新区新兴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1年,沈北新区公共财政收入在辽宁省100个区县市排名第十。新区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亿元,增长20.2%。

  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11年,沈北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突破20000元和12000元,全部翻了一番。

  先导区改革任重道远

  辽宁省省委书记王珉同志从吉林到辽宁工作后,两个月时间到沈北来了四次,后来把省委一个秘书长派来专门总结沈北新区以“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蒲河体制”改革经验,然后以省委文件形式批准全省学习。

  专家指出,沈北新区先导区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要开拓新的改革创新领域。沈北的改革创新下一步怎么再往前走,这才是关键。

  2012年4月1日,沈阳市市长顾春明在“沈北新区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推进大会”上讲话,对沈北的先导区改革提出要求。首先, 要注重统筹推进各项综改试验,全面落实好总体方案和专项方案,切实构建起各领域改革协调推进的新格局;然后,要闯出新路,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

  事实是,沈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沈北新区内两种体制并存。南部蒲河新城的新体制充满活力,而北部行政区的大批干部仍然处于传统的老体制下,干部活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有效发挥,特别是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是制约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土地、资金、人力、科技等资源要素的配置不够合理,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亟待解决。蒲河新城活力充沛、高速发展,而北部地区活力不足、发展滞后,南北差距日益加大。

  为了破解发展瓶颈,顺利推进先导区改革,沈北新区将采取四方面的举措:

  一是全力推进“两化融合”试点工作,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业务流程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二是创新土地交易管理体制机制。探索土地利用规划动态管理新机制;探索盘活存量土地新途径,有序推进分散土地集中开发;建立和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双向约束”机制;推行土地执法联动机制;构建“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实现全程的动态监管,确保红线不越界,综合效益有提升。

  三是加快创新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上市服务、融资担保、创业投资、信用促进”四个金融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努力吸引各类投资机构、组织设立各类产业投资基金、PE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全面整合担保、租赁、创投等既有业务平台,适时组建沈北新区金融控股集团;充分抓住政策机遇,率先尝试组建新兴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依托沈北新区农业产业优势,探索组建农业保险和小额贷款保险试点;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配套政策,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四是构建由政府、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研发团队组成的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体系,建设“智慧沈北”。未来,沈北新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培育创新创业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与国内外先进园区开展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建立联动发展机制;加快标准化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引进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新建更多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使新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专题地址:http://chinareform.net/shenbeixinqu/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腾讯网 搜狐网 光明网 中国改革论坛 中国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 凤凰网 经济参考网 人民论坛网 中宏网 千龙网 网易 中国教育新闻网 北青网 中国记协网 求是网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央广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人大网 中国网
Baidu
map